2020年11月17日 星期二

11/16回顧

 


這個月以196買進泰博,D友人推薦,買入原因:泰博發展自有品牌,毛利率可望提高,但短期之內代工會受到影響,疫情期間,耳溫槍快篩都是當紅產品,然而隨著疫苗漸漸出現,股價在230-200之間震盪,快篩通過衛服部販售核准名單。

2020年11月12日 星期四

超越大盤的獲利公式:葛林布萊特的神奇法則--Joel Greenblatt

 

  作者是葛拉漢的信徒,也是一名價值投資人,短短不到200頁的書中,簡短的敘述市場先生的不確定性,我們不需去探究其原因,但要利用其不確定性來獲利,要用好的價格投資好的公司,是這本書的中心思想。特別的是書中引入了作者獨創的神奇法則,將選股簡化成一套公式(於下一段介紹),利用數據來佐證這套公式的神奇之處,不過這套公式實在是太神奇了,不免讓人懷疑是不是真的如此神奇?結論附上自己的解讀。

  神奇公式由兩個部分構成:資本報酬率+盈餘殖利率。
  資本報酬率:EBIT/(營運資金淨額+固定資產淨額)
    簡單來說資本報酬率就是計算稅前營業利益(pre-tax operating earings,EBIT),除以已動用的有形資本(Net Working Capital + Net Fixed Assets)  
  盈餘殖利率:EBIT/企業價值
    企業價值可以理解成,若要買下整個企業需要用到的錢

如何操作神奇公式?
1.將各公司依資本報酬率和盈餘殖利率個別排名,從最高1.2.3往下排
2.把同一間公司資本報酬率和盈餘殖利率個別的排名加總
3.將加總後的數字再做一次排名
4.依照公式投資前30名或前50名公司

特別要注意的是,此公司不適用挑選單一個股,一旦要投資就一定要投資前50名或者前30名的公司,並且僅適用於長期投資。

結論:跟大多數的心得一樣,我認為神奇公式是個初步挑選公司的好篩子,坦白說這本書把神奇公式講得真的很神奇,似乎只要用神奇公式就可以打敗天下無敵手,然而投資股票市場真的如此簡單嗎?如對神奇公式有興趣,可以上Magic Formula實際操作,然而對於台股要適用神奇公式就必須要手動自行做一些調整篩選了。

2020年10月31日 星期六

耶魯操盤手 非典型成功--David F. Swensen

 


「  共同基金產業的失敗」

  本書貫徹了這句話,透過大大小小的數據以及歷史紀錄來一絲一絲撥開共同基金的劣性,簡而言為什麼基金不適合個人投資者?因為兩者的利益完全相反,再加上稅制,基金很難打過大盤。
 對於個人投資者,基金絕對是不理想的選擇。本書適合給初入茫茫投資大海的新手或者仍在基金大海中載浮載沉的冤大頭投資人。

  本書推薦另一項更好的投資方向--ETF(Exchange-Traded Fund),然而投資人仍須小心,現在因為被動投資漸漸興盛,越來越多濫竽充數的ETF也混入其中,不僅內扣高、績效又差,不可不慎,破解方式就是詳閱公開說明書,以美國而言,重要資訊通常都藏在SAI(statement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中,這些也就是發行公司不想讓投資人輕易看到的東西,在這裡推薦兩位被動投資的專家:綠角財經筆記ffaarr的投資理財部落格,他們對於台灣美國甚至全世界的ETF都有深入的探討。

  本書對於挑選個股沒有涉獵,相對地,對於資產配置有相當大的篇幅介紹,對於沒有接觸過資產配置的投資人而言是本很好的入門書,資產配置沒有絕對完美,端看個人的收入、心態、承受風險而定,一開始我對於資產配置認知僅限於股票和債券,資產配置不限於股票債券的分散風險,房地產、現金、天然期貨、選擇權、定存都是選擇之一,每項投資工具都有其優缺點,時常在新聞看到有人玩期貨選擇權玩到傾家蕩產,都是未考量到自身風險承受度,又或者是想一夕致富的下場,就連股票債券中都有高風險以及低風險的區別,更遑論各項投資工具的差異。

  我在第一篇讀書心得長線獲利之道 散戶投資正典中寫到股市長期報酬率遠勝債券,為什麼還要資產配置買債券?第一點是一般人投資年限是有限的,你怎麼知道你要甚麼時候要用到這筆投資的錢?再者,一般人對於大跌時還能持續買進嗎?這時候資產配置就發揮作用了。

1.投資工具六種核心:
   A國內股票
   B海外已開發市場股票
   C新興市場股票
   D不動產
   E美國公債
   F抗通膨美國公債
 作者認為購買住宅也是投資的一種,房地產是人生重要投資也是重要抗通膨的工具

2.核心資產具備三大特性:
   A資產在基礎與價值上具備差別化特色
   B資產主要是仰賴市場所創造的報酬而非仰賴投資組合的主動式管理
   C資產是取自廣大而交易熱絡地可供投資市場
 若未符合以上其中之一條件就屬於非核心資產,本書介紹許多投資工具,分別就利益是否和投資者一致、市場特性、特性去分析個別產品,相當精彩

3.雖然本書對於基金批判多過於讚美,但最後還是說有少數優秀的基金經理人,並且歸納成功的經理人(主動投資人)具備的特性:跳脫主流的先知卓見、集中地投資以及對於投資部位有準確眼光、可以收集公司直接的資訊(通常是透過內部人)。然而對於基金投資人而言必須還加上一個條件:經理人與投資人有著共同利益。(通常基金收取高額手續費,因此經理人不管操盤的報酬為何,都能獲取高額費用)

2020年9月28日 星期一

下重注的本事:當道投資人的高勝算法則 -- Mohnish Pabrai

 

「  用最低的風險創造最高的報酬」

  這句話可以是這本書的精髓,乍看之下與常理相悖,但作者不斷地用前輩的例子和自身投資經歷慢慢地闡述著這個道理,當道:在幾乎完全不承擔風險的前提之下,創造財富的作為。作者是開宗明義就表示自己是巴菲特的崇拜者,更甚者,他完完全全就是在模仿巴菲特的投資(甚至在書中還用一篇章節來說明為什麼要模仿而不要創新),如果你是一位有經驗的價值派投資人,你會對書中許多概念非常熟悉,接著你會聚焦在作者如何運用那些觀念在實務上,書中作者分析了許多自己下決定的想法和思路,對我而言是這本書的精華所在,如何將「用最低的風險創造最高的報酬」實際運用在投資上,「出現正面我大贏,出現反面我小輸」,凱利公式的應用(連結為李永樂老師講解凱利公式)、利用現金流推算內在價值。
  節錄各章節的標題(足以說明這本書的架構):
  1. 當道原理第一條:投資現有事業
  2. 當道原理第二條:投資單純的事業
  3. 當道原理第三條:投資艱困產業的艱困事業
    何謂艱困事業?Value line、Value Investor Club
  4. 當道原理第四條:投資具備穩固護城河事業
  5. 當道原理第五條:少賭、大賭,不經常賭(作者這裡的意思是找出價格脫序的機會)
  6. 當道原理第六條:安全邊際!永恆
  7. 當道原理第七條:鎖定套利機會
  8. 當道原理第八條:投資低風險而高度不確定的事業
    以殯葬業者stewart、郵輪公司frontline為例
  9. 當道原理第九條:投資模仿者而非創新者
其餘節錄:如何決定買入
  1. 我是否了解相關事業?是否落在我的處理能力範圍內
  2. 我是否知道該事業內在價值,而且對未來幾年的內在價值也很有把握
  3. 目前的價格是否顯著低於目前以及未來2.3年的內在價格?
  4. 我是否願意將資產大部分投資在該事業
  5. 下檔損失是否很小
  6. 該事業是否有護城河
  7. 經營者是否有能力?是否誠實?
     若投資虧損了,想要反敗為勝,那麼2-3年會是個合適的等待時間

     此外,作者也推薦了另一名作者Joel Greenblatt的<超越大盤的獲利公式>



2020年9月20日 星期日

公司的品格2 -- 李華麟

 



  不改上一本的幽默風趣,又比上一本更加「酸」的公司的品格2,每每在都看到令人拍案叫絕,把盤根錯節的公司關係一層一層撥開,去探討治理公司背後的權謀相爭以及台灣法律的不足,此書主題依舊圍繞在許多公司的荒唐怪事。

  由於是更新版的書,許多正是我經歷過的事情,像是胖達人事件,至今我才了解到原來背後還有內線交易這等龐大利益存在,原來2020年發生的大同爭奪戰,從好幾年前就已經一演再演,投資借殼上市的公司更要看睜大眼睛,看清楚老闆的人格,經營權和所有權都歸屬同一人時,到底是不是好事?最後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財報竟然可以「造假」?!這裡說的當然不是真的造假,而是有時候會為了呈現公司最好的一面,在合法手段下美化自己的財報,舉凡毛利率、利益率、資產、資產負債表都能做「微調」。最終還是老話一句,在法令完善前,公司有透明、明確制度前,投資人還是睜大眼睛為妙,公司的品格還是很重要的。


2020年9月15日 星期二

非常潛力股 -- Philip A. Fisher

 Common Stocks and Uncommon Profits

博客來-非常潛力股(經典新譯版)

    一本被價值股投資人巴菲特盛讚的成長股投資書,但是探究其根本,我個人也認為其實也符合價值投資人找尋股票的方法。這本書對我來說是滿滿的方法跟想法,許多細節在第一眼看的時候無法體會,看完後自己覺得也只懂55%而已,因為許多想法還必須去思考以及與現在環境相對應,但無論如何,這本書有滿滿的方法需要再重複閱讀體會的。

    作者相當提倡「閒聊法」,也就是透過不斷和公司高層或同業人士,去搜尋公司的情報,作者主要會問以下15個問題(推薦閱讀心得,寫得很好悅讀經典《非常潛力股》:如何選擇成長股),但很可惜的是,我並不認為散戶能夠做到這些,特別是作者是專業投資人,他能夠到處找到專業人士,有時間並且也能夠得到這些有用的資訊,但我認為散戶還是能拿出這些問題檢視自己所選的標的。

  買甚麼股票固然重要,但何時買進、何時賣出也同樣重要,理想的狀態是:假使你做的很正確,當你買進這間公司的股票,則賣出的時機永遠不會到來,我對於這句話的理解是,當你持有公司的理由不復存在的時候就該賣出。

  對於股利,作者也深為成長股投資人並不鼓勵用股利來進行篩選投資標的,原因是公司把盈餘存下來做為公司成長動力對希望獲取最大利益的投資人才是好的,不過他也特別強調,股利好與壞應該看投資人自身的投資條件而做決定,但絕對不是只看股利買股票。

  對於本益比,作者也提出獨到看法,本益比的高低並不能代表甚麼,本益比低的股票很可能是個警訊,指出一間公司有弱點是你所不知道的;相同地,不要以為本益比高,便表示未來盈餘成長已大致反映在價格上,若一間公司能隨時高瞻遠矚,那麼它永遠能夠發展出新的事物,能夠有如同現在一樣的成長衝力,因此決定一間公司的股價是他價格相對於未來盈餘的比率,市場上本益比的高低、評價都來自於金融界,不同時期會有不同的評價,然而金融界總是對的嗎?

  雖然作者是成長股投資人,對於保守型投資工具作者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成本低、高於水準的利潤,善用處理相關的管理問題以及出色的行銷和財務能力,大公司如需從外面聘用執行長,一定是很不好的兆頭,若需要維持高於平均水準利潤率,公司最常見的特質就是「規模經濟」和強力且有遠見的領導者並且有透明完善的接班制度

1.不要錙銖必較,不以特定的價格買進股票,而在特定的日子買進。例如以現在情況而言,疫情解禁之時買進,而非以價格決定買點。

 

2020年9月11日 星期五

股市投資警惕心得(持續更新)

 此篇用意在於提醒自己避免落入不理性的心態,紀律才是獲利的不二法門。

1.股價不是判定買賣的點

2.股票組合要汰弱留強。弱勢股若當初買進的理由不存在即賣出。莫凹單

3.股價反應的是未來的發展而不是現在的情況

4.記錄每一筆買賣的理由,誠實面對自己的報酬

5.長期看基本面,短期需要看基本面+籌碼+技術面+新聞。

6.跟著政府政策走,即使你看衰這個政策,但別跟賺錢機會過不去

7.財報不是一切,但也不是沒有用

8.資訊就是力量,充足的資訊才能提高勝率,資訊來自於新聞、雜誌、網路、財報、法說會

9.了解週期(詳見掌握市場週期讀書心得)

10.可以賭,但請用少量資金(5%以內)

11.不放握任何一個可以賺錢的機會,申購、標借、併購。

2020年9月10日 星期四

小島經濟學 -- Peter D. Sciff & Andrew J. Sciff

<How an Economy Grows and Why it Crashes>            

      此書是對於現今美國經濟政策的強烈批判以及反思

  在討論此書之前,要先了解奧地利經濟學派。慚愧地說,我對於此兩學派都是第一次接觸,因此在這裡不敢高談闊論這兩個學派的差異,在此附上奧地利學派大師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簡介以及Keynes vs. Hayek 短片,可窺見奧地利經濟學派理論,除了介紹總體經濟外,這本書對我而言更像是認識奧地利學派。

   此書作者即是奧地利經濟學派的追隨者。對比現今美國政府的凱因斯經濟學派,作者可說是毫不留情地酸到底,書中許多人名都可以對應到美國的政治人物,讀完此書可以感受到兩學派最大差異在於貨幣政策的分歧,現今美國無限QE政策正是凱因斯經濟學派的主張,然而作者認為透過儲蓄、通貨緊縮和提高美國生產力才是挽救經濟的良方,無止盡的印鈔票只是在慢性自殺,但反思若不是QE政策,現在全球經濟會是甚麼樣子?我覺得懶人經濟學的讀書心得有句話寫得很好:「成熟人眼裡,能同時容納兩種對立的觀點,並因地時宜的使用」(PS私心推薦,他的讀書心得寫得比我好多了XD)。20世紀至今,是由凱因斯經濟學派所領導的經濟政策,未來奧地利學派是否能取代之(我認為現在看起來很難取代),取代後又會如何發展,勢必成為重點。

  書中一直在批判美國享有美金本位的優勢,吸引大量資金進入且不事生產同時操縱匯率來坐享其成,不僅各國人才紛紛置產美國,就連身在國外也能開通美國證券戶向美國輸入資金,然而美國的確也有他的本事,單就股票市場而言,比起台灣,美國公司制度透明、法規完善以及ETF手續費低廉,美國股市對投資人是較為友善一些,無怪乎台灣人(包含我)對美國股市趨之若鶩。

  這本書寫得非常簡單易讀,可以像是小孩看故事書一樣看完,書中的比喻非常易懂,故事脈絡的進行也非常順暢,但故事後的含意往往要細細咀嚼、自己去比對真實情況才能明白作者想說的事,進而去做出人生的選擇,例如:要不要買房?要不要借貸?要投資還是存錢?通貨膨脹會怎麼樣?甚至是我要投給誰?

  

2020年9月8日 星期二

先別急著吃棉花糖 -- Joachim de Posada

   此書在投資界頗負盛名,也非常簡單易讀,小學生也能了解箇中含意,衍生自哈佛大學對小孩的棉花糖實驗,這裡先說結論:若能抵抗當下的誘惑,未來的成就會比較高。藉由老闆跟司機的對話,闡述其中心思想--「先別急著吃棉花糖」,隨著故事進行,司機漸漸地改變了自己的想法,不僅存了錢也準備去上大學。不只生活,書中提到「先別急著吃棉花糖」可以應用在所有領域,舉例甘地的孫子阿朗,講述此概念應用於教養(雖然我自己覺得太理想了XD)。此書適合所有年齡層閱讀,各行各業的人們都能在此找到啟發。

  本書在美國曾造成轟動,可能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跟美國大部分人擅長消費不擅儲蓄有關(當然也有可能是我的刻板印象),書中一開始提到的儲蓄概念對我而言其實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事實上對許多人台灣人也是。然而「先別急著吃棉花糖」這概念並非只侷限在財務管理上,可以是人生、可以是工作。為了大棉花糖,要不顧依切的付出行動去達成,而這需要毅力以及耐心。


棉花糖守則:

1.延遲享樂對未來能不能成功極具關鍵

2.成功的人說話算話

3.不要一開始就吃掉棉花糖,等待對的時機,這樣就可以吃到更多棉花糖

4.凡是從長遠來看,1塊錢的累積也是很驚人的

5.要從別人身上得到想要的,一定要讓別人想幫助你,並且信任你,最好的方法就是說服他們

6.成功看的不是你的過去或未來,而是你開始願意做別人不願意做的事,就是成功的開始

7.目標+熱情+行動=平靜

棉花糖計畫的五個步驟:

1.你需要做些甚麼改變

2.你的強項和弱點是甚麼?需要改進?要怎麼做?

3.你的主要目標是甚麼?寫下五個並寫下要如何做

4.你的計劃是甚麼?把它寫下來

5.你要如何做才能讓你的計劃付諸實行?甚麼時候做甚麼事

2020年9月4日 星期五

總幹事的投資筆記 -- 黃國華

   總幹事是個人最早得知的財經部落格主,幽默的筆觸、獨到的見解以及深入淺出的敘述總令人大呼過癮,不論知識量或幽默感放置今日仍然深受大眾喜愛。本書如同書名所言,記載著作者投資的心得,每一章節也都附上網友們的留言,「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只要是有投資經驗的人,不論菜鳥或是老鳥,都能在書中找到共鳴。本書融合了總體經濟、個股選擇、心理學、經典書籍導讀心得,從股市乃至於債券市場,適合投資人們在徬徨時閱讀,相信不論是在任何時間閱讀都能找到投資方向並反思自己的投資歷程。

  這本書中推薦了另一本投資經典,George Dagnino「透析經濟聰明理財」,裡面提到很多總體經濟學,股票市場的四個循環,其論點與我之前寫的讀書心得「掌握市場周期」有多處類似的地方,有時間也要來拜讀一下。作者常用top-down的觀念切入投資,也就是從總體經濟學的角度切入,唯有在大環境強健的情況下才能賺取穩定安全的報酬,至於個股研究不是不行,但台灣企業畢竟不透明,過多雜訊畢竟只是路上的絆腳石,然而個人能力不彰也常是原因之一。

1.投資就是等待買點浮現,就歷史來看共同特性是:
  A有效站上季線
  B融資降幅>指數降幅
  C龍頭股落底 
  安全簡單,但會錯過許多行情

2.融資是台股的落後指標,融資跌幅和指數跌幅黃金交叉可能會是買點
    PS需再了解融資及融券指標代表甚麼

3.通膨下的選股:
  A通膨下會受惠的產業,如:壽險、資產
  B能轉嫁成本的產業,如:汽車零組件、工業電腦、石化上游
  C選擇景氣剛翻揚的產業,如:網通、電商
  D有數字的補漲股,如:傳統產業龍頭
     PS何謂有數字的補漲?

  應避免以下選股:
  A低價股
  B原物料上漲受害族群,如:NB、MB、LCD、DC
  C被主力盯上,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媒體瘋狂報導
  D突然的春秋大利多,也是媒體炒作

4.「股市登山狂」這篇完美印證我當初買賣三商壽的經驗,看了實在心有戚戚焉,並提醒自己不再犯

5.成功的阿添伯--單純思考:
  A懂得跟著政府重大投資走 -- 中部科學園區的發展,買賣房產
  B懂得貴的東西是有道理的
  C懂得汰弱留強
  D懂得反市場操作
  E知道自己的弱點

2020年8月31日 星期一

公司的品格 -- 李華麟

     如同標題所寫的,這本書就像財經版的「看見台灣」,帶大家一窺商界的荒謬事,此書列舉22個案例,以此探討台灣公司經營的黑暗面以及如何坑殺小股東,對比歐美等先進國家,台灣公司畢竟還是處於剛起步的階段,許多法令、制度都未臻完善,因此小股東們選擇公司投資時更要睜亮眼睛,別落入無良老闆的圈套。

     其中有幾項案例令我特別印象深刻:

1.台積電接班人,張忠謀退休後台積電股價崩跌,回任後才穩定股價,令人擔憂若張忠謀退休後該怎麼辦,點出台灣公司多以子女為繼承人的問題。

2.國巨董事長陳泰銘,在書中就佔了兩個案例:收購大毅科技以及管理層收購自身公司。時至今日,陳泰銘仍舊在商場上呼風喚雨,陳泰銘前妻更成為投資人茶餘飯後的話題。

3.由於法令有限,小股東往往成為公司利益下的犧牲品,慷股東之慨,捐款博取公司美名,利用股東們的權益來保護公司股價,用你的錢來爭奪經營前。無數多的例子顯示,公司的利益有時候會與小股東牴觸,買公司股票之前要睜大自己的眼睛

4.台灣有些公司喜歡將部門中的金雞母切割獨立後上市,一來可以賺一大筆錢、二來母公司還可以賣股票來獲利。
但試想如果一家公司一直把賺錢部門分出去,留下來的部門都是不太有競爭力的,對公司長期發展是好的嗎?案例查詢:聯電和凌陽

5.購回庫藏股不完全是好事,如同案例宏達電,在利空時購回庫藏股只是多賠錢。巴菲特對買回自家公司股票有以下建議:
  A購回時應將公司財務健全是為第一要務,要在不影響公司正常營運下進行
  B回購的價格應要有規範(波克夏是股價淨值比110%以下),不應是老闆想買就買
  C公司宣布後應該期待股價下跌,因為便宜的股價才能為股東創造更多價值

6.長期以來,多數公司的董事會都是一言堂,透過交叉持股、法人董事會,本該是共同協商公司未來的董事會,往往成為老闆的傀儡,只依照幕後藏鏡人(不一定是董事長)的意思進行。

在法令完善前,公司有透明、明確制度前,投資人還是睜大眼睛為妙。

美股8月

  經過4個月的怠惰沒有寫,持股更改許多 SAUL概念股 UPST、CRWD、DDOG:這幾隻財報都很好,持續成長,根據SAUL的說法一有成長減緩的趨勢就要馬上砍掉(UPST) 觀察名單:GM、CCL、FTCH、RDS.B GM:在晶片缺貨的氛圍下,硬是從最高點64.3跌到48....